本报记者 吕红星
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11家研究机构编制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对外发布,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我国,能源活动占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2%左右。因此,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载体。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确保能源电力安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
新能源发电为主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首要之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新能源发电为主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首要之新,而新能源发电相较传统能源发电的最显著不同在于场景愈加广泛的分布式发电。
记者了解到,传统能源发电以集中式为主,是大规模生产与长距离输送相结合的一种大规模电力供应方式。新能源发电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集中式新能源只是改变了电源,实际也是具有大规模特征的电力供应,只有分布式新能源才体现出了新之所在。
“对于分布式新能源来说,一方面,电源临近负荷,电能可以临近消纳。另一方面,电力消费者利用闲置的风光资源、屋顶和墙角等载体资源生产电力,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较快发展,新电源在分布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可移动的特性,分布式与可移动相结合拓展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场景空间。”周健奇表示。
微电网的作用较为关键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约3亿千瓦。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4%,分别比2010年和2015年提升13个、10个百分点。
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和路径已经明确,但关于如何构建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核心还是发展模式不清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不少问题,需要突破一些瓶颈,微电网是其中之一。
在周健奇看来,更为适应大规模集中式供电方式的大电网如何柔性化,以适应新电源的双向波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电网的作用较为关键。
据记者了解,微电网又称微网,服务于分布式新能源,通过微循环的网络优化化解分布式新电源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就近消纳,进而平抑新电源的分散和波动对大电网的影响,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微电网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场景支撑,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到所发电能就近消纳,需要系统性设计和运营。有微电网承载的场景好比一个源网荷储无缝衔接的微循环系统,如果系统缺少了微电网会由于微循环不畅而导致场景效能下降,降低新能源发
电的经济价值。”周健奇说道。
虚拟电厂可以进行需求侧响应
不仅是微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离不开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本身并不发电,而是将电网中大量散落的、可调节的电力负荷整合起来,加入电网调度,实现有效“削峰填谷”。与此同时,还可以提供调频、调压、备用等电力辅助服务,增强电网安全性。从2022年开始,“虚拟电厂”概念便在国内电力市场热度走高,它的特征就是可以进行需求侧响应。
“虚拟电厂并不拥有相应的实体资产,却也能为一定范围内的电力消费者提供电力服务。因此,虚拟电厂被称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管家,主要是管理消费侧用电,同样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微电网与虚拟电厂相结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周健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