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4天后,皇庭国际(SZ000056,股价3.81元,市值46.1亿元)终于在6月12日晚间回复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在回复函中,皇庭国际对深交所关注的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债务逾期、被债权人诉讼等问题均作出详细说明。


(相关资料图)

据皇庭国际在回复函中披露的数据,2020~2022年的财务费用支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信用减值损失三项数据连续三年均为负值,而这成为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皇庭国际目前的选择来看,试图通过聚焦“高新技术+商业管理”的方式来打翻身仗,在巩固商业管理领域发展的同时,试图在半导体行业寻找新机会。

来源:皇庭国际公告

11笔借款逾期,一季度货币资金余额仅2.03亿元

在深交所对皇庭国际问询的问题中,主要包括了“业绩持续亏损三年”“债务问题”“诉讼问题”等。

对于净利润连续亏损三年的原因,皇庭国际在问询函中表示,“因近三年受财务费用支出大、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信用减值损失等因素综合影响,使得公司净利润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形。”

在上述提到的几项指标中,占比较大的当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22年该值为-7.9亿元,这部分占净利润比重为64.49%;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信用减值损失,由2020年的-1.07亿元增至2022年的-4.77亿元。

从皇庭国际的业务范围来看,过去皇庭国际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两大类:商业运营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截至2022年末,商业运营服务占营收比重为56.6%,物业管理服务占营收比重为42.87%。

而在此次深交所的问询函中,也提到了皇庭国际资产中具备较高盈利能力的核心资产,包括深圳的皇庭国际广场和位于成都的皇庭中心,这两个项目不仅保持了较高入住率,同时连续三年内也为皇庭国际持续贡献了稳定的经营现金流。

截至2022年末,深圳皇庭国际出租率约90%,成都皇庭中心出租率约93%。其中,皇庭国际2022年商场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为3.85亿元。

而当下皇庭国际所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债务问题,二是诉讼问题。在回复函中,皇庭国际披露了与银行的还本付息情况以及诉讼情况。

皇庭国际的银行还本付息情况来源:皇庭国际公告

其中,逾期借款达到11家。截至2023年3月31日,皇庭国际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03亿元,2024年银行借款本金金额为44.4亿元。

谈到应对办法,皇庭国际指出,公司有息负债中的36.87亿元均有实物资产抵押和股权质押,房产均在一二线城市中心区,资产较优质。目前公司正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融资涉诉事宜,涉及诉讼的借款,皇庭国际待法院裁定或判决后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借款本息。

“公司经营管理的商场、写字楼项目的租金、管理费的回款情况较好。同时,公司也不断加大对逾期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催缴力度,加快资金回笼,目前能够满足该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司已在积极推进出售部分资产的工作,降低负债水平,提高流动性,为顺利实施新业务转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进军半导体行业,一季度营收占比超两成

除了在商业管理领域深耕以外,皇庭国际也在转型和探索新业务,其中半导体业务成为其布局的重要方向。

进入皇庭国际官网,“2023转型发展年”的字幕便映入眼帘,此外诸如“加入深圳半导体协会”“参加科技智造论坛”等相关行业信息也占据了皇庭国际半数信息的半数左右。

事实上,早在2022年,皇庭国际就以8300万元拿下德兴市意发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发功率)的控制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公告显示,意发功率系江西省第一家芯片制造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控通信、工业感应加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充电桩和新能源车等领域。

在此前的收购公告中,皇庭国际表示,“本次收购意发功率是为推动公司战略转型,探索新业务,围绕‘商管+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半导体行业,有助于公司形成新的业务。未来,公司将以意发功率半导体为基础,通过扩大再生产、丰富产品种类、向封装及模组延伸等多种途径,提高意发功率的盈利能力。”

意发功率的相关财务数据来源:皇庭国际公告

在回复函中,皇庭国际也披露了意发功率的具体营收情况,2023年一季度,意发功率实现营收4013.58万元,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占皇庭国际一季度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52%。

“意发功率完成了约定的2022年业绩承诺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2023年业绩承诺为收入2亿元。取得意发功率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报表显示意发功率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55%,意发功率经营业绩呈现增长趋势。”

也就是说,随着皇庭国际进军半导体行业,未来其营收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从以前的以商业运营服务和物业服务为主导,变成以“商业”“物业”“半导体”为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像皇庭国际这样向其他行业寻找机会的房企并不在少数。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先后有包括荣盛发展、天宸股份、绿地控股、宋都股份等10余家房地产类企业,进军锂电池、新能源、储能、光伏等领域进行全新业务尝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