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曲阜成功举办。来自国际组织、全球互联网领军企业、权威行业机构等领域的会员代表齐聚尼山,共同交流人工智能领域新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

摄影丨郭绪雷

在孔子的诞生地,厚重沉稳的中华文明同蓬勃发展的数字文明打了个照面。


(资料图)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把这次“照面”比作“天作之合”。事实上,放在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语境下去看,这次照面,是种必然。

数字时代人类文明该往何处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个“科技变量”?尼山这方中华文化圣地中或许藏有答案。

01

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举办的首场专题性活动。

这个“第一次”,为什么选择了曲阜、选择了尼山?

图源丨济宁新闻

“至圣”孔子和在此发源的儒家文化是绕不开的一个主因。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一只承载着未来无限可能、正迎风而上的风筝,那么至少对中国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必须牢牢牵在手中的一根风筝线,不管数字科技“飞”得再高再远,文化文明锚定的出发点让这只“风筝”始终处在安全的边界中。

数字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明的引领。对于当下萦绕在人们心中的科技伦理焦虑,或许可以在尼山、在古老文明的回音壁上找到一些答案。

会上,一些国际知名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儒家文化中“人本”理念在数字化探索中的应用。

图源丨中国山东网

如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谈论“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大模型发展带来的隐忧时,提到任何数字化技术都是双刃剑,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同时积极探索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大模型就能够得到安全可控的发展。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蒋涛也表示,英特尔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人为中心,不断强调“人本视角”,确保其体现在人工智能开发的各个阶段中,从而使人工智能技术适用性更强、更具协作性、负面影响更小,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技术进步。

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也在演讲中提到,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包容的数字世界。把握时代机遇,弥合数字鸿沟,充分尊重并保障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差异化多样化诉求,积极践行“智能向善”,推动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工具性不能凌驾于人性之上。

在过去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儒学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法则,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的概念有了新的延伸,内核不变的儒学思考化用到了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中。儒家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仍在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当代文明。

02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总量居世界第二。有数据预测,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预计超过52万亿元,未来10年内还将会翻一番。

图源丨济宁新闻网

面对这样一片数字蓝海,作为本次活动承办方的山东早早抢抓机遇,成为了尽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先行派”。

截至去年,山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从先行到领跑,在获得工信部认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山东数量最多;在去年发布的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中,山东居全国首位,“数实融合”加速崛起;数字产业化加力提速,海尔、海信、浪潮、歌尔等多品牌跻身全球市场前列;数字创新弯道超车,一批数字领域关键技术、产品实现重大突破;山东在全国首推“无证明之省”,治理服务数字化全面提速……

山东不断夯实数字底座,积极融入数字化发展进程,乘“云”驾“数”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覆盖面广、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具有山东特色的数字赋能之路。

山东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也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坚实支撑。

图源丨济宁新闻网

这是山东对数字文明之治的探索。答案是——

技术是工具,而非目的。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令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生活。

至于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给山东带来什么,反正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到2022年,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12家增至1000多家,而浙江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GDP占比超48%,山东的数字经济未来可期。

03

数字文明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数字技术渗透蔓延到社会文明各领域而形成的社会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

站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演替的关键机遇期,尼山对话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主题,探讨了“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要议题。

安全、应用、未来,三大关键词勾勒出人类社会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焦虑与期待。

人类对于技术至臻的追求如何在科技向善的轨道中平稳运行?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如何在实体经济当中震荡出变革的涟漪?人类文明又该怎样避开“被人工智能终结”的预言?

图源丨济宁新闻网

对此,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恰可为数字文明之治提供价值支点与方向指引。

比如,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为“建设怎样的人工智能”指明了根本方向;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为科技向善提供了重要指引;“和而不同”的交往理念,为数字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价值遵循。

图源丨海报新闻

尼山对话活动期间,“天涯若比邻”光影秀就传达了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数字技术创造了“万物互联”的新连接,缩短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数字文明的新形态下,国与国之间的地理间隔感、文化间隔感更加被弱化,人类社会距离“天涯比邻、命运与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在过去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先后提到中国将积极参与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不管是面对异域文化,还是充满未知的数字文明,以“和”为基色的开放包容态度,让中国始终保有一份和衷共济的愿望和勇气,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共享数字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科技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面向呼啸而来的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以数字为媒沟通中外、串联古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贡献了新的价值内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