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理川镇杨家庄理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巩炜马效军王朝霞洪文泉王煜宇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静
(资料图片)
夏日宕昌,细雨蒙蒙,山峦叠翠,云雾缭绕。一簇簇黄芪、一丛丛党参、一株株当归遍布田野,吮吸雨露,蓬勃向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之成为种植各类中药材的适生区。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宕昌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发展绿色标准化种植,培育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成为广大群众稳定增收的当家产业,中药材常年稳定在40万亩,2022年采挖27.5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综合产值达35亿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绿色标准化种植
驱车来到理川镇,远处群山耸立,近处川台地蔓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是发展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等中药材的天然场所。
微雨轻拂,在尖尕山—拉路梁绿色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和杨家—拉沙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片片梯田排列整齐,一方方药田集中连片,潮湿的泥土气息与淡淡的中药材清香混在一起,沁人心脾。
“黄芪已出苗四五公分了!”杨家村药材种植带头人杨想才指着地里吐露的新苗欣喜地说。
理川镇镇长王丽君介绍,今年春播期间,镇里在苏都、汪布、杨家、锄坝、扎竜、中堡子、陈家沟、拉沙等8村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通过合作社引领示范、指导农户自种的模式,在拉路梁、大牌梁建成1800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基地和400亩种苗繁育基地。
广袤的中药材基地,整齐有序、规模连片,是按照全县整山、整片、整流域发展中药材产业而布局。宕昌县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确定种植品种、区域布局;编制了《宕昌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构建了“一品、四宗、六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奖补、出台优惠政策,推进产业园建设。
标准决定质量,品质决定价值。宕昌县注重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开展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取统一土地流转、统一机械化整地、统一土壤消毒、统一种苗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栽培、统一投入品监管“九统一”的方式,全县绿色标准化基地从2019年的2.38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15.2万亩。
同时,通过改善基地耕作条件、采购农资农机具、开展技术指导、产地质量追溯,推广地膜当归种植技术、党参剪茎技术、大黄坑种垄作技术、黄芪低垄覆膜露头栽培等技术,所产中药材质量品质大幅提升。目前,甘肃药业集团在宕昌县建成中药材GAP生产基地1万亩。
“宕昌中药材资源丰富,像淫羊藿都是纯野生,人工培育难度较大,当下市场价每公斤400元。宕昌党参、宕昌黄芪药材品质好、市场价格高,目前每公斤黄芪50至80元,每公斤党参150元左右。”王丽君介绍。
岁月精挑细选,培育养生灵药。“哈达铺当归”“宕昌党参”“宕昌黄芪”“宕昌大黄”先后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宕昌中药材标准化基地被省农业农村厅和农业农村部分别认定为全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创建的中药材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合作社联农带农
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储库里存放的中药材。
“多年来一直卖原药,受市场价格影响,时高时低,其实不划算。”宕昌县理川杨家庄理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想才坦言。
杨想才种植中药材已20多年,从自家种植药材到收购、贩运、销售,到如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杨家村有462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了就业帮扶车间,村里80多人就近务工,带动75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并流转杨家村11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辐射带动周边八里镇、木耳乡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该合作社于今年4月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如何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宕昌县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产业链建设重点项目,积极谋划延链、补链、强链的全链条发展项目,组织培训中药材合作社、种植大户到东南沿海观摩学习,开展中药材乡土人才技术培训,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产业。
杨想才在县里扶持下成立了宕昌县理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并获批黄芪GAP生产认证,注册了“羌源”品牌,改造了加工车间,由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医药专家开出“药方”,生产加工食药同源的黄芪茶。“每公斤黄芪从20元提升到50元,就连毛芪也从每公斤18元提升到30多元,一下子提高了收益。”杨想才欣慰地说。
杨家村村委会依托理想药业公司与合作社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村民们去年获得10%的分红,每户分红从500元到4000元不等,极大调动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613家(包括村办合作社1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8家,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带动广大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采挖、运输、销售等生产活动,助推群众走上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这里虽然山大沟深,但种药材能土里刨‘金’,我去年种了2亩多当归,晒干的当归1公斤卖50多元,收入2万多元哩。”村民杨利栋介绍,但合作社订单收购要求严格,不能农残超标,严禁使用膨大素、壮根灵等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以确保药材的上乘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宕昌县政府与西北师大、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签订了院(校)地合作协议,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对22个中药材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科技引领,突破了制约发展中药材种苗的瓶颈,提高了中药材繁育水平和标准质量。
同时,宕昌县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分析不同中药材价格走向,调整中药材内部种植结构,鼓励药农发展市场紧缺、价格看好的名优中药材,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解决了药农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帮助农户解决了与市场对接问题,保障了药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