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峨眉后山还有这么一块绿色宝藏地。”

立夏后,成都市区的暑气已弥漫渐盛,而西南方向170公里外的峨眉后山,青翠幽静,十分清凉。这吸引了一队寻源研学者,在护水工张师傅的带队下,他们要去寻找“神水”之源。

所谓“神水”,是本地村民对因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峨眉山山泉水的俗称。源于金顶南麓大沟和林沟的泉水从花岗岩石缝间徐徐流出,穿过森林,在黄坡岗汇合,滋养着下游的村民。“我们这里的水好得很,你们到了源头,都可以直接喝。”张师傅所说的源头,在海拔1300米的山中,鲜有人去过。


(相关资料图)

从2000年开始,水源勘探师方强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川渝地区寻觅好水,但直到2008年,他们才渐渐揭开了“神水”之源的面纱。经过8年勘探、6年建设,2014年起,这些天然水开始顺着管道,流向山谷中的农夫山泉峨眉山工厂,从此走进西南地区千家万户。

造化钟神秀,如今金顶的另一面,有青绿千载的群山、流水淙淙的溪谷,有红墙白顶的厂房、先进的饮用水生产线。这幅“神奇画卷”的执笔者,是8亿年巍巍峨眉山,是一群普通却“不凡”的“搬水工”。

他们的故事,正缘于那一泓清甜的山泉水。

8亿年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花岗岩山体开始露出水面,最终“长到”3079米。

湿暖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沿着直入云霄的山坡上升,形成常年多雾多雨的天气。大量雪水和降水经植被净化,渗入山体缝隙,长年累月地溶滤着岩石中的矿物质,孕育出无污染的山泉水。它们千古不断,清冽澄澈,一口入喉,沁润心脾,被当地人称为“神水”。

关于“神水”还有一个趣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重返国际奥委会的中国代表团一鸣惊人,取得15金8银9铜的优异成绩,有人观察到中国运动员喝的是用峨眉山山泉水精制而成的饮料,于是惊呼这是“中国神水”。而后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峨眉山山泉水确实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适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吸引了农夫山泉的目光。早在1996年,农夫山泉就在浙江千岛湖建立了第一座水源地工厂,开启全国“找水”战略。“西南片区市场很大,但当时我们在这边一个工厂都没有,要靠其他地方的水源,运输成本非常高,所以决定在这里建厂。”49岁的水源勘探师方强说,从2000年起,他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川渝地区哪里有好的水源。

但勘探水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有段时间天天出门去看,有90%都是落空的。”方强说,水源勘探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所在地的生态要求非常高,比如是否有多样化的地表植被,是否有高大的乔木,是否有人类活动,岩石成分如何。此外,水体的补给源也十分重要。“因为大自然中的水是生态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水源勘探的是源头的源头,补给源不行,再多的水也不能要。”

方强在跑遍峨眉前山后山,淘汰十几个水源后,初步确认了林沟和大沟取水口的方位。在接下来2-3年的水质监测期,他和同事常常需要在枯水期、丰水期、晴天、雨天等不同条件下抽取水样,进行多达171项的水质检测。

为了获取最新最准确的检测数据,他们不得不“荒野求生”:有时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蹚溪水、爬乱石;有时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山上,帐篷一睡就是一周,能看到蛇滑过湿漉漉的草丛。

“好水源,是一步步丈量出来的。”在方强一行人的努力下,2008年8月,农夫山泉确定在黄坡岗建厂。

如今的黄坡岗,一座幽静的工厂低调地掩映在一片绿意盎然的山间。很难想象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平之地,连一条路都没有,第一批建材都是用骡马队从山脚下驮运上去的。

参与工厂建设的刘工表示,最大的挑战是这里的土质。由于地下岩土分层复杂,含有很多粒径大于500毫米的花岗岩大漂石和孤石,为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固性,施工团队只能采用大量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方式。

此外,峨眉山一年近280天的雨天、含水量高达60%的土壤以及深埋地下6米的沼气,也让他们没少吃苦头。

“每天早上6点半,工程队用抽水机、抽风机排干孔桩的积水、沼气,然后趁着天气较好加紧施工。”刘工说,大伙儿在等待孔桩混凝土凝固时,也顾不上休息,得抓紧开始另一个孔桩的施工,“因为怕下雨,下雨就得停工”。

除了得有把子力气,施工还需要极致的默契和信任。刘工特别提到,当时一号厂房的挖桩工人多以夫妻、兄弟两两组合,每次一人下到地下,另一人总是紧握手中的绳索,喊道:“小心哦,有问题马上摇绳!”

山下的人很忙,山上的人同样紧张。

总长7公里、总重504.144吨的输水管道,连接起海拔1300米的取水口和海拔790米的工厂。由于山势陡峭,部分地段坡度达45-60度,大型机械无法作业,水管敷设只能靠人力。刘工记得:“大沟好走一点,还可以用骡马驮运一段路,林沟很难走,只能肩扛背负。”

纵是走南闯北“找水”20多年,见识了在不同环境建厂难度的方强,也感叹峨眉山工厂是“所有水源地中,建厂时间最长、最艰苦的”。

6年艰辛,只是为了离水源地更近一点。

“无人区或源头的山泉水,通常是我们最喜欢的那类水源。”方强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农夫山泉要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地“更靠近源头”,因为源头水的自净能力是下游水所不能比的。“通常一个地方,如果植被覆盖率高,有高大乔木,地质岩层较为稳定,即便天气再极端变化,它的水质依然清澈稳定。”

“除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里的生态也令人震撼,工厂和自然就像合为一体了,很和谐。”在游客服务中心,一位寻源者拿出手机,展示着沿途记录的风景——青山下溪水环绕工厂,不时有鸟禽停落在园区草坪上休息。

据了解,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已接近3000亿元,2022年京东超市发布的矿泉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饮用天然水销量占比最高,达到49%。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包装饮用水的要求已不仅是解渴,同时更关注品质和健康,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更关注产地、配料表这些信息,这也让水源地对于一家水企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为了监测水源地情况,农夫山泉组建了一支护水队,每天都有护水工徒步往返总长约14公里巡线。张师傅说,为了环保,工厂没有修上山的路。“我们就拿镰刀,把比人还高的杂草砍掉一些,留出一条仅一人可过的小路。”

“能不能隔一天巡一次线?”记者问道。

“绝对不能!”张师傅斩钉截铁地说,巡线不仅是为了查看水管情况,更是为了监测自然生态,确保水源安全。他站在取水口护栏前,看着一条瀑布从近乎垂直的山崖飞泻入潭。“做了10年,实话实说,每天的工作有点重复,但没人做啷个行?退休前,我只管把这座山、这片水守护好。”

不只是张师傅,每一位农夫山泉员工都在用心守护着峨眉山的“神水”。方强告诉记者,和一般的工厂不同,水源地没法“复制”,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每一个水源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对于水源地筛选的高标准,对于水产品的严要求,对于绿色发展的坚持,对于天然健康理念的追求,不管在哪儿都不会变。”

14年的艰辛付出,在8亿年的峨眉山面前,不过沧海一粟。

但方强觉得,正是这看似平凡的14年,让峨眉“神水”“流”得更远,“让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喝上源头的好水。”

像方强、刘工、张师傅这样的“搬水工”,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