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平行会议之一“合成生物与生命健康资本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围绕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资本、产业发展、企业运营”等问题展开交流探讨。


(相关资料图)

在本次平行会议上,华熙生物(688363.SH)正式发布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战略,并与赋远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赋远合成生物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该基金是国内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专注于合成生物的产业基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构建合成生物生态圈

CVC一般是指由企业成立风险投资部门或设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进行投资的行为,也可称之为产业投资。

基于CVC可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国内行业的龙头企业都积极设立CVC,特别是处于快速迭代的行业的龙头企业,均借助CVC实现产业布局,强化自身产业地位,以把握行业变革的新机会。

据了解,华熙生物此次发布的CVC战略布局,将通过旗下华熙投资从两大方面落地,一是与赋远投资正式成立合成生物基金,并已与磐缔创投成立皮肤科学基金;二是与中金资本探索设立生命科学与生命健康方面的基金。

资料显示,赋远投资是国内领先的医疗产业型投资机构,中金资本是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的管理平台。

“我们认为引入CVC对于华熙生物而言是具备战略意义的一步探索和尝试。”华熙生物副总经理、董事、董秘李亦争表示。

在他看来,华熙生物将通过CVC捕捉层出不穷的市场新机遇。同时,CVC还肩负着助力公司探索第二、第三曲线的战略意义。另外,CVC对于公司内部而言,可以起到一个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及初期项目孵化的作用。

据介绍,华熙生物目前拥有27个前台事业部,500多个生物活性物的布局,300多个在研项目。面对丰富的产品矩阵,华熙生物希望通过CVC这样一种相对灵活的孵化方式,针对一些非核心的项目和业务进行更多探索。

当前,华熙生物已推出或者将要向市场推出大量的新原料,包括Gaba氨基丁酸、依克多因、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甘油葡萄糖苷、红景天苷、燕窝酸,以及HMO等。

“我们也希望通过CVC的方式捕捉到更多的新原料的机会,构建生物活性物的平台型公司。”李亦争称。

此外,他表示,通过CVC可以对重要产业资源整合,形成深度的利益绑定以及战略协同,通过探索新的产业方向,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与绑定,以获得战略资源的支持,促进合成生物领域、生命健康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赋远投资创始合伙人顾哲毅指出,“我们希望能够链接到比较多的创新、有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的公司,和产业方一起在技术工艺开发、生产工艺环节放大、商业化销售的层面,在被投企业或生态里面的企业所需的情况下,把生产成熟企业的资源嫁接到早期创新型企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顾哲毅表示。

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屠继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熙中金生命健康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为10亿左右,双GP共同管理,基金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很快会完成设立,主要布局华熙生物产业链,尤其关注它下游的功能性食品板块。

前景与商业化痛点

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促使社会往改造生物甚至设计生物、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上前行,国家政策也指明了生物制造、绿色生产的发展方向。

中信建投医药首席分析师贺菊颖在会上引用了美国合成生物学媒体SynBioBeta的数据称,2021年行业融资总额约180亿美元,几乎是2009年以来行业融资的总和,而去年受市场整体融资环境影响,融资总额出现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合成生物与产业机遇到底有多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教授李寅指出,据其测算,当前仍然处于非常底部的情况,按照化工产品被生物制造替代20%,2025-2030年才是快速的成长期,未来面临5000亿-1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合成生物在中国有着非常好的工业化的基础。比如说氨基酸,中国在氨基酸这个行业的市场占全球的大约总体70%以上,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和生物学应用的基础。”山东大学教授祁庆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虽然合成生物前景广阔,但从商业化角度来讲,规模化生产仍是行业面临的一大痛点。

“量产通常是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放大生产能力也需要企业长期的经验积累。”贺菊颖认为,初创企业或科研机构在早期原始创新方面可能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自身平台或独有的苗种完成代谢通路开发及菌种优化,并可能尝试了实验室阶段的小规模生产,但后续规模化生产阶段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分离纯化等众多步骤带来的试错成本较高。

顾哲毅亦表示,大量创新型公司蓬勃出现,除了有华熙生物、凯赛这样链主级的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从技术转化成商品阶段,在小试到中试阶段。如何把科学转换成技术、把技术转换成产品、产品转化成商品是一个痛点。

从产业前景来看,他认为,合成生物方法具备了多方面颠覆性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消费品领域和农业领域、医疗和传统化工领域中,合成生物有巨大的空间。

贺菊颖亦指出,当前合成生物学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产业当中,比如消费品和食品,是合成生物学应用层面最受关心的两个领域。在产业落地层面,很多企业通过合作或者自建的方式布局了医药、大健康以及医美在内的很多领域。

她认为,如果基于技术的成熟度去做判断的话,未来合成生物学在下游应用方面的突破,最早或许会体现在大规模的工业制造,消费品、食品、医药等领域。

底层技术方面,随着基因编辑、DNA存储等技术不断突破,或许会成为合成生物学爆发的一个起点。贺菊颖还强调,工程化平台的突破也是其在投资和判断时重点观测的一个维度。

推荐内容